推广 热搜: 深圳佛事展  南京佛事展  佛事展  8月  福州佛事展  深圳  佛珠  冬季禅七法会  _佛教用品  佛教 

江都发现明代古庙 精美壁画毁损严重

   日期:2014-10-27    

江苏讯 日前,读者潘先生致电本报称:从事古建工作的他在江都调研时,发现在江都丁伙镇有一处古庙,殿堂内还有彩绘壁画,只是由于年代久远,经过数百年岁月的侵蚀,目前毁损严重,殿堂与壁画已是岌岌可危。希望通过本报呼吁相关部门对其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江都丁伙彰墅庙外景

一、现场探访

(一)壁画人物形神兼备、线条劲挺。

记者随后与潘先生一起驱车来到了江都丁伙镇锦东村中心组,找到了这座彰墅庙。现有彰墅古庙为前后三进建筑,分别为山门殿、中殿与正殿。

潘先生说,山门殿与正殿是从清代至现代的修复建筑,唯有中殿建筑为明代始建并留存至今。

如何断定其为明代古寺庙?对此,潘先生解释道,“这是典型的明代中晚期建筑,主要从以下几点可以看出:1、明代建筑屋脊厚重、高大,屋面坡度较陡;2、从屋顶的一个龙吻来看为典型明代形制;3、中殿角梁端部造型为典型扬州地区建筑做法,在梁端部有剥腮装饰,这种装饰法在清代就已经消失不见了;4、三开间歇山顶中殿中的每一根立柱下都有柱櫍(zhì)。柱櫍就是柱身与底座的过渡部分,安装‘櫍’的原因主要为了保护柱脚。但这种柱櫍在清代就没有了。”

记者发现,在中殿东西山墙上可见彩绘佛教《地藏经》内容壁画,虽然色彩风化斑驳、残破不全,但依然可以看出当年绘制之精美。尤其是清晰度较高的东面山墙中间部分的人物形象,可谓是形神兼备、线条劲挺、颇见功力。可惜西面山墙的壁画大部分已被黄白涂料粉刷遮掩,但从已剥落的涂料下仍然可以隐隐见到部分壁画内容。

二、古庙来历

(二)谢安曾筑三墅,明朝始建庙堂。

那么,江都的这座彰墅古庙到底什么来历?

江都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彰墅庙:位于丁伙镇彰墅村中心组。始建于明代后期。清道光十五年(1835)扩建。现仅存前后三进建筑,占地面积约480平方米。第一进硬山式三开间,门前一对五幅纹鼓形门枕石。门上嵌“彰墅庙”石额。第二进为始建时的殿宇,歇山顶三开间。面阔7.63米,进深8.6米,柱下用两层木质。东、西墙面有“十殿阎王图”壁画,面积20多平方米,画面破损严重,但非常珍贵。后进硬山式,五开间,面阔13.4米,进深九檩8.9米。”

此外,在2005年,有媒体报道称,谢安彰墅庙江都现身,彰墅庙在丁伙镇彰墅村中心组,相传建于东晋年间,又有说始建于明代后期,清道光十五年扩建。现仅存前后3进建筑,全木结构,坐北朝南。老庙门前的石鼓、庙堂里的壁画,屋顶上的八卦图等,有着古老而悠久的历史,都是不可多得的文物。

相传东晋时期,谢安到广陵(今扬州)做官时,曾在丁伙筑有乔墅、彰墅、樊墅,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彰墅庙。彰墅庙前殿古石额完整,房内绘有9幅反映民间故事的壁画,极为罕见。

“中国·江都”网站在2008年也曾发过一篇关于彰墅庙的小特写:

我镇锦东村境内有座距今1800多年历史的庙宇——彰墅庙,在庙门口两侧有一对和古庙同样历史悠久的石鼓。前些日子,经过60多年风雨漂泊的一对石狮又重返古庙,给古庙增添了几许威严和古老的色彩。

虽然经过1000多年历史风雨的洗礼,但古庙门前的石鼓和石狮依然完好存在。石狮子高约2.5米,分上下两部分,上面是狮身,下面是脚基,狮头几乎与古庙的屋檐齐平。狮子脚基的石头上分别雕刻着蝴蝶、梅花、荷花等一些精美的花纹,还有50厘米的脚基被栽在了地下。这对狮子分雄雌两种,雄狮右脚踩着球,雌狮左脚抱着一只小狮子,背上还驮着一只小狮子,形象栩栩如生、样子十分可爱。

古庙门前的那对石鼓,高约1米,石鼓直径约60厘米,上面刻着蝙蝠、莲花等图案,看上去栩栩如生。由于年代的久远,石鼓表面已经有些许的风化和裂纹,但并没有影响石鼓的整体效果。
三、读者呼吁

(三)扬泰地区唯一,应加强保护。

现唯一还居住在古庙中80岁的刘秀萍老人说,“从18岁起,我就来到了庙里给当家师傅做饭、洗衣、打扫卫生。当时当家的惠岸师傅也是扬州人,现在我住的这个厢房,还有后面的这个大殿都是惠岸师傅化缘修建的。”

“我从事古建工作已有二十多年,我可以负责任地讲,这座古庙很可能是扬泰地区目前唯一一座有同期壁画的明代寺庙。”潘先生说,据我所知,扬泰地区还没有哪个地方看到过这样的明代寺庙壁画。而像这样小巧玲珑的明代殿堂也是难得一见,我想这对于研究扬泰地区明代中晚期的寺庙建筑艺术以及壁画艺术有着不可多得的价值。但是,现在这座明代彰墅庙的现状实在令人堪忧,呼吁相关部门对其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

 
 
更多>同类茶叶联盟

推荐图文
推荐茶叶联盟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京ICP备20220079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