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日至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中国宗教学会共同主办了“第三届东南亚宗教研究高端论坛”,本次论坛主题为“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东南亚宗教”。作为一个具有浓郁宗教传统的地区,东南亚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有活力和潜力的区域之一,东南亚的宗教与社会发展势必影响到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格局,因此,对这一地区的研究与探讨极为重要,有鉴于此,此次学术论坛的召开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本次高端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郑筱筠研究员主持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宗教研究中心、中山大学、云南大学、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华侨大学、暨南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佛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30余位国内外东南亚研究领域的重要学者参与了本次论坛。
中国宗教学会副会长、世界宗教研究所金泽研究员在论坛开幕式的致辞中指出,2012年至今,世界宗教研究所已是第三次举办东南亚宗教论坛,通过这一系列的研讨,学术界对东南亚宗教相关问题的讨论越来越深入,继续坚持下去,学术上的功效会越来越显著。目前,东南亚地区在世界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各个国家对东南亚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我们国家有多个跨境民族和跨境宗教,与东南亚地区有着广泛的联系,因此,对东南亚宗教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本次论坛有六场发言,分别针对不同议题。在第一场主题发言中,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贺圣达研究员针对近年来缅甸的佛教徒与穆斯林的宗教冲突,探讨了引起冲突的原因、各方反响,以及冲突的未来走向。中山大学教授段立生就泰国的佛教艺术及鉴赏等问题进行了发言。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郑筱筠研究员以《机遇与挑战:全球化时代的东南亚宗教与发展战略》为题,从宏观上针对本次论坛的主题“全球化时代背景下的东南亚宗教”进行了深入阐述。
在第二场主题发言中,华侨大学教授黄海德就海外华人道教的历史及现状进行了报告,谈了东南亚华人道教的传播途径、历史及未来走向等问题。华侨大学教授王爱平围绕着印度尼西亚的孔教展开了发言,指出中国的儒家文化在印度尼西亚的传播、发展以及如何宗教化、制度化、印尼化等问题。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所长马丽蓉教授就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全球蔓延进行了汇报,介绍了伊斯兰教在东南亚的发展情况。
第三场发言中,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曹兴以僧泰冲突研究为线索,对西亚非、南亚、东南亚三个地区的教缘冲突进行了比较。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教授白志红报告了缅甸作为“无权者”的华人如何通过宗教建构完成其身份认同和权力诉求等问题。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陈进国讨论了真空教在马来西亚的传播、分布及发展现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宋燕鹏在田野调研的基础上,对马来西亚汉传佛教寺院类型从历史学角度进行了考察。
在第四场发言中,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马景报告了东南亚伊斯兰教宣教团体及其开展活动情况。暨南大学华侨华人研究院教授石沧金在发言中讨论了藏传佛教在新马地区华人社会中的传播及影响。清华大学博士后张文学报告了全球化背景下,新加坡宗教和谐的机遇与挑战。云南民族大学副教授熊顺清通过对口述史的研究,介绍了南传佛教传入阿昌族的历史过程。云南佛学院副院长康南山则针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要正视和尊重中国南传佛教传统。
在第五场发言中,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嘉木扬·凯朝、博士生于琛通过佛寺的特征对斯里兰卡佛教起源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云南大学副教授、世界宗教研究所博士后周娅围绕全球化背景下的地缘文化与东南亚宗教关系进行了发言。云南大学民族研究院研究所所长马居里以芒市那目村的“摆”为例,通过人类学回访的方式研究了当代社会傣族“摆”的变迁情况。云南民族大学副教授曾黎介绍了中缅边境基督教传播情况,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拉祜族社会的文化重构问题。
第六场发言中,衡阳师范学院副研究员、世界宗教研究所博士后李栋材提出了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宗教外交战略的几点思考。世界宗教研究所博士生李岩以云南德宏瑞丽雷奘相为例,介绍了雷奘相的历史并讨论了它在南传上座部佛教中的窗口作用。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梁晓芬报告了云南与东南亚南传佛教文化交流的历史。世界宗教研究所博士后杨莉以傈僳族为例,以调查为基础讨论了基督教本土化与跨境民族身份认同的建构等问题。
与会学者围绕东南亚宗教的相关问题积极发言,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闭幕式上,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郑筱筠研究员首先表达了对参加本次论坛的学者的谢意,其次对论坛的讨论进行了回顾与总结,最后,对东南亚宗教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建议与期望。在热烈而和谐的氛围中,论坛圆满落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