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香港春拍如火如荼,中国书画、中国艺术品(内地通常称为瓷器杂项)将纷纷举槌。香港佳士得中国瓷器及艺术品部专家部门主管曾志芬认为,佛教艺术、清三代瓷器仍然是市场热点。
永乐唐卡:再度现身
曾志芬首先谈到了那件1200到1800万港元的“明永乐 御制织锦宝帐护法唐卡”,这件唐卡和去年佳士得拍出中国艺术品天价纪录的刺绣唐卡尺寸相近,而且也有“大明永乐年施”款。她向笔者透露,这件唐卡出自英国贵族的旧藏,几十年一直没有露过面,1977年主人去世后遗属处理遗产拿出来拍卖,结果以8000英镑落槌。到今天,唐卡却拍出了。这是因为最近20年引起了藏家注意。为了拍那件刺绣唐卡,佳士得作了专门的研究,确认永乐款而尺幅如此大的很少见,私人藏家手上只有这2件有永乐年款。
她还指出,与去年那件采用刺绣不同,这次是织锦,要很大的架子,上下贯通数量庞大的经线。据专家说大概有8000根,大约要20个人同时操作,编织过程中还要转颜色,工艺繁复,做起来很难。她还表示,虽然有明显损坏,但它还是独一无二的,因为其品相还是非常好的,再说它有永乐款,何况许多织锦作品都被剪开来了。
铜佛像:各擅胜场
她又给我们看铜佛像,其中两件最特别,一件是“明永乐 鎏金铜无量寿佛”,有“大明永乐年施”楷书刻款。她表示,收藏铜像,其价值不仅要看尺寸,还要看其品种,看工艺。一般的佛像中立像很少见,而这件铜像就是立像。虽然很小,但你看他的头发做得很细,包括脸、手和衣纹,还有手势,细节清晰,每个步骤都有交代。这是中国艺术的特点——有交代:有头、有尾、有款。另外,其座底没有打开过,里面是空的,可能会有经文,甚至是舍利子。
还有一尊是“大理国 十二世纪 鎏金铜阿嵯耶观音立像”,那是大理国特有的观音信仰的产物。她指出,佛像的背光不见了。大理佛像的特点是有两个背光。再看其头发用绳子绑起来,也是当地的特点,上面还有一尊小佛像,尺寸较大。佛像的脸是长长瘦瘦的,传说是按唐朝的印度传教士的面貌塑造的。佛像的衣纹也很有交代,采用写意的表现。这些都与中原的佛像有明显的不同。她还指出,不管是中原的还是喜马拉雅的,最近5年佛像一路跑步。据她透露,东南亚佛像台湾买家已经买了十几年,不过他们却很低调。她还强调这是宗教艺术,要关注这些艺术品所包含的另一种意义:人生为什么?
清三代:新买家入门捷径
清代初期,康熙(1662-1722)、雍正(1723-1735)、乾隆(1735-1796)三朝,为了迎合皇帝的收藏喜好与品味,御制器物不断精益求精,可谓达到巧夺天工的境界。此次佳士得春拍有一个“中国宫廷御制艺术精品暨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专场,就有不少清三代的精品,包括瓷器、玉器、铜器等,其中一件“清乾隆 青花苍龙教子穿莲纹螭龙耳尊”被曾志芬赞不绝口。她对笔者指出,2005年伦敦拍出高价的青花尊上的海水纹很少见。上面的乾隆款也与众不同:是篆书款而非楷书款,说明那是是乾隆13年前制作的,因为乾隆自那年起改用篆书款。
她还表示,清三代的御制工艺品往往都是高价成交,因为当前的市场都是投资成风,在藏家心目中,买中国艺术就要买顶级的,买有来路的,买有品相的。清三代这3点都具备,因此对新买家而言,清三代很容易入门。
竹雕:也是一门绝活
尽管价格不贵,但曾志芬对这次春拍推出的竹雕赞不绝口,也许是因为出自奉文堂。谈起其主人,她口口声声大姐,带着仰慕与尊敬。她对记者表示:也许是童年的影响,奉文堂主人对竹雕非常有感觉。
其中一件“竹林七贤”有刘源的落款,十分难得。他是乾隆朝名重一时的宫廷画家,因此专家推测竹雕的工匠是按他的画稿在制作。雕工包括浮雕和透雕,有三四层,使竹林显得很有层次感。而雕工之精湛令人叹为观止。她强调,真正的落款还是很少见的,因为很多落款是后加的,其结果是:落款既能加分,也能扣分。
还有一件“洗马图”落的是尚勋的款,是一件留青的作品,类似有尚勋款的作品有5件,其中3件是留青的。
最后,她还拿出一件随意形的竹雕笔筒,意味深长地感叹道:中国艺术品可以身价亿万,也可以用几万就买到,各个价位的都有,每一个人都可以玩,所以非常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