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
藏族绘画起源于远古时代的岩画,其主要内容是鹿、牛、羊、马等动物形象和狩猎的场面。到吐蕃时绘画已相当发达,特别是佛教传入后,宗教绘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佛教艺术既保持和继承了西藏民族传统的技艺,更注重吸取印度、尼泊尔和汉地的艺术精华,具有独特的风姿和异彩。藏传佛教教理深奥费解,画师们通过奇特的想象、象征、比喻等艺术手法,绘出千姿百态的形象或众多怪诞的佛画。绘画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石刻、壁画、唐卡等。
壁画容量宏大,涉及宗教、政治、历史、经济、文化、藏医学和社会生活等广阔领域,从佛经、教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生活场景到山水风光、翎毛花卉、图案装饰等几乎无所不包,内容丰富多彩。壁画绘制形式别具一格。画壁涂色大都偏冷、偏暗,有黑、深蓝、紫红、青灰、土黄和白等颜色;以线描为主,白描亦多;色勒用笔简略、粗犷、空疏。具有与殿堂氛围协调统一的艺术效果,且有夸张变形的艺术形象、生动活泼的表现手法和古朴浓郁的装饰趣味。
西藏壁画
在西藏寺庙里,到处可以看见色彩鲜艳的壁画,有些壁画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据藏史记载,吐蕃王松赞干布继位那一年,传说他在红霞中看见释迦牟尼、马头明王、度母、不动金刚四佛,便立即命尼泊尔工匠次巴将四尊佛像刻于石岩上,并绘有五彩,这是西藏最早的壁画雕刻艺术。
西藏壁画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前一个时期开始于松赞干布继位之后。因为他和尼泊尔尺尊公主与唐文成公主通婚,引进了佛像和大批经书,修建了大昭寺、小昭寺,这些都对壁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个时期的壁画,人物形象丰满、色彩单纯,很接近敦煌壁画中北魏、唐初的一些作品。后一时期约开始于公元10世纪末。当时,佛教黄教派创始人宗喀巴对宗教进行了改革,使黄教迅速发展成为西藏占统治地位的宗教,黄教寺庙逐渐增至3000多处。当时政教统治者每年都要从各地调集大批民间画工长期从事壁画绘制工作,父死子继,世代相传。这个时期的西藏壁画艺术发展到最灿烂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