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_佛教用品  佛珠  香道  倡导科学放生护生  佛宝网  菩提子佛珠  红木家具  文交会  时尚  黄石市佛协第三次代表会议召开 

中国石刻佛像鼻祖——宁夏须弥山石窟艺术

   日期:2012-07-21    
  须弥山在佛教中具有非常的意义,它又称须弥楼,是古印度神话传说中的名山。依据佛教理念,它是诸山之王,世界的中心。“须弥”原为梵文音译,在佛经中也称为“曼陀罗”,意译“妙高”、“安明”、“善积”等,传说中的须弥山高达200多万里,相当于地球到月球的三倍。须弥山属六盘山脉,位于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境内,座落寺口子河北麓的山峰上,山基以紫色砂岩、砂烁岩及页岩组成,海拔2003米,峰峦叠嶂,怪石嶙峋,山中流水,风景秀丽。古人便将位于宁夏固原城区西北处六盘山北陲、古“丝绸之路”东段北道咽喉要地石门水旁佛窟密集之山称为“须弥山”。

  须弥山石窟是丝绸之路上著名的佛教石窟寺,中国十大著名石窟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始建于北魏,兴盛于北周和隋唐,宋元明清各代等朝代继续营造修缮,长期以来是自长安西行之路上第一个规模最大的佛寺遗址,被誉为“宁夏敦煌”。须弥山最早叫逢义山,唐代时须弥山开始称“景云寺”,五代、宋、西夏、金、元至明初都沿袭这一称谓。须弥山作为佛教称谓和石窟的代名词,当推宋代。

  须弥山石窟其开凿规模、造像风格、艺术成就可与大同云冈、洛阳龙门等大型石窟媲美。历经各代修葺经营,成为中国古代长安至关外之间规模最大的一处佛寺禅院,历时已有1500多年。岁月的风雨剥蚀了石窟的外表,却增加了石窟文化艺术的年轮。

  佛教教义认为小千世界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即风轮、水轮、金轮,这里的须弥山就是金轮。金轮为地面,地上有九山八海,是人类生活的地方。再往上的东、西、南、北四方,各有一座宫殿,表示四大部洲:即东胜神洲、南瞻部洲、西牛贺洲、北俱卢洲。再往上却是布满天文星座的茫茫宇宙,星际顶部有一座别致的小坛城,这就是帝释居住的圣地,即所谓的天堂。

  佛经《时轮经》记载,地球是由风、火、水、土、空五种物质和七金山、须弥山等构成的。世界之最下为风轮,其上为水轮,再其上为金轮,即地轮。在藏族古老的苯教创世说中,有位名叫南喀东丹曲格的国王拥有地、水、火、风、空五种本源物质,法师把它们收集起来,放入体内,轻轻地哈气,吹起了风,当风以光轮的形式旋转起来的时候就出现了火,火越吹越旺,火的热气和带有凉意的风产生了露(水),在露珠上出现了微粒,这些微粒反过来又被风吹落,堆积起来形成了山。这就是须弥山的来历。

  中国石窟的开凿与佛教的传入有密切的关系。佛教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到了南北朝时期,已经成为全国上下争相崇信的“国教”,在全国大力提倡开凿石窟,须弥山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应运而生的。石窟依山崖开凿建造的佛教寺院建筑,起源于印度,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和弟子们坐禅说法的场所,常被称为“石室”,约在东汉以后随佛教经西域传入中国内地,北魏至隋唐为兴盛期,各地开凿大量新窟,唐朝以后渐衰,建筑型式分为中心柱和无中心柱两种,石窟就是在河畔山崖或石壁上开凿出来的佛教寺院或僧舍,其内或雕刻或泥塑佛像,顶部和四壁敷以泥胎后绘画或雕塑。

  须弥山石窟的初创和发展也和中国北方其它石窟发展大致相同。须弥山石窟所处的位置自古以来就是中原通往河西走廊、大漠南北的交通枢纽和战略要地。“丝绸之路”开通后这里又成为“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必经之地,是由长安到西域的最短的必经之地。到了唐代,唐王朝为了加强边疆防卫,又在这里设立了“石门关”,直接制约着中原与西域的军事与交通,使这里有着“关中咽喉”之称。宋代,这里又是怀得军的驻地平夏城的险要关隘。须弥山地处北上大漠,西出西域的要道,是丝绸之路西出长安后第一座著名的佛教石窟圣地,也是著名的古石门关遗址所在。清《甘肃通志》载:“州北九十里须弥山上有古寺,松柏郁然,即古石门关遗址。”石门关,是隋唐前后著名的七关之一,为西北通往都城长安的要冲,是屏蔽中原及长安的门户。

  这座艺术宝库,曾得到明朝皇帝英宗的赐名,这里的一个弥勒大坐佛,比云冈石窟中最大的十九窟坐佛的龙门石窟的奉先寺卢舍那佛还高;这里的“一佛二菩萨造像”,堪称北周造像雕塑精品,全国罕见。

  须弥山现存石窟150多座,分布在连绵2公里的8座山峰上,自南而北大佛楼、子孙宫、圆光寺、相国寺、桃花洞、松树洼、三个窑、黑石沟8区。据工作人员介绍,北魏石窟集中于子孙宫,以第14、24、32、33窟为代表,多是3—4.5米见方的中心塔柱式窟。第45窟和46窟是须弥山最繁丽的洞窟。第51窟由前室、主室和左、右耳室四部分组成,主室宽13.5米、高10.6米,是须弥山最大的中心柱式窟。后壁通宽的宝坛上并列3尊坐佛高达6米,雄伟壮观,在现存北周造像中是最罕见的杰作。第5窟大佛楼是一座巨大的摩崖造像龛,龛内倚坐佛像高达20.6米,是现存可数的唐代大佛像之一。须弥山保存着造像350余身,还有唐、宋、西夏等各个时代的题记33多处,壁画7处,明代石壁3通,是中国古代佛教艺术史上的一笔重要的遗产,对于石窟艺术和宗教文化的研究,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资料。

  上须弥山来,最为引人注目的大佛楼大佛造像,大佛仪态端庄而安详,身披袈裟,头梳螺髻;脸如满月,双耳垂肩,神情庄重,十分壮观。为唐代武则天时期开凿,佛像占整座山头的上半部分,光一只耳朵就两人高,一只眼睛足有一人长。这尊高耸的大佛造像虽是砂崖雕凿,但造型和雕凿的刀法却给人以泥塑一样的温柔。大佛造型比山西云冈第19窟大坐佛还高7米多,也比河南龙门奉先寺卢舍那大佛高,是全国大型石窟造像之一。

  走近细看,只见那佛高大魁梧,足有五六层楼高,耳朵有两人高,眼窝直径1米多,佛虽大,但雕刻却十分的精致。专家说,这完全是一块完整的罕见巨石雕琢出来的,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雄伟气魄。唐代统治者提倡佛教,武则天曾下令全国各州建大佛寺,造大佛像。有学者推测,这等大佛可能是在武则天掀起的崇拜佛的浪潮中建造的。

  有关专家认为,须弥山石窟艺术对龙门、云冈石窟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的石窟造像,有雕塑和开凿两种形式和类型,由最初的泥塑彩绘过渡到造像开凿,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即由塑像到彩塑与雕凿共存,再到纯石刻雕凿,这种艺术表现形式是由西向东逐渐发展的。新疆拜城克孜尔石窟造像为泥塑,敦煌莫高窟为泥塑彩绘,炳灵寺造像大多为彩塑,或者石胎泥塑,麦积山石窟仍是以石胎彩绘为主。而山西云冈、河南龙门石窟造像均变成石刻雕凿。须弥山石窟造像却是石雕开凿的,正好处在泥塑与石刻的形成与过渡带上,须弥山石窟开凿早,佛造像是采用石刻手法雕造。这种石窟造像艺术手法的更替和定型,是在须弥山完成的,它为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造像奠定了基础。
 
 
更多>同类佛茶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佛茶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京ICP备20220079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