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_佛教用品  佛珠  香道  倡导科学放生护生  佛宝网  菩提子佛珠  红木家具  文交会  时尚  黄石市佛协第三次代表会议召开 

众流分合 相得无间——2024会稽山青年学者研讨会圆满举行

   日期:2024-08-05    

8月2日,由绍兴市柯桥区稽山书院、会稽山佛学高等研究院主办,北京大学佛教典籍与艺术研究中心、会稽山龙华寺、会稽山兜率天园区协办的众流分和·相得无间:从部派到宗派——2024会稽山青年学者研讨会,于会稽山佛学高等研究院大般若堂开幕。

本次研讨会为期3天,承袭首届研讨会议题,以佛教部派为核心,深入发掘从中古到明清时期,佛教及佛学研究在典籍、义理、戒律、文献、语言文学、艺术及文化等多方面的发展变化,力求开拓创新、交叉包容、求真溯源、旧学新论。

开幕式

道悟法师主持

上午8:30,会稽山佛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道悟法师主持开场,学者嘉宾济济一堂。

王丽娜教授致辞

国家图书馆研究馆员、北京大学佛教典籍与艺术研究中心王丽娜教授,代会稽山佛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南亚学系湛如教授致欢迎辞,向参会嘉宾、学者致以感谢。她表示,稽山书院复院以来,多次开展会稽山讲坛旭日国际佛学菁英班等文化活动,积极承办、策划、推动文史哲领域学术深入发展,深度挖掘地方历史文化,成为集研究、培养、交流、出版为一体的国际性学术平台。回首第一届交流,集思广益历历在目;而今群英荟萃,祝愿与会专家学者深入交流互动,同愿同行再谱新章。

马熙博士致辞

南开大学马熙博士作为青年学者代表致辞。他以王阳明讲学论道匾额引申会稽山青年研讨会之精神所在。转益多师是汝师,会议对于国内外学术研究来说弥足珍贵。与会期间,当把握此次学业精进的机会,旧学商量加邃密,新知培养转深沉。

林啸副教授致辞

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林啸副教授表示,一期一会,众缘和合,此次会议青年学者得到了专家前辈的支持与指导。青年学者不仅承担着推动学术研究的使命,还应继承发扬文化遗产、秉持为学术奉献的精神,在向前辈的请益、与同辈的交流中,践行严谨治学的作风。

孙英刚教授致辞

浙江大学历史学院常务副院长孙英刚教授从稽山书院悠久的历史谈起,指出会稽山底蕴深厚,千年来名家辈出,高贤如云,如今又得到湛如教授的精心规划,着力将会稽山打造为当今学术研究与文化传承重镇,于文学、艺术、历史、宗教等多方面学科皆有交流。稽山学院与浙江大学合办的博士后流动站,现已有三位优秀的博士后加入,学术氛围一片向阳。今论坛再续前篇,是学者相互学习、提高学术素养、有效推动学术进步的良机。未来,稽山书院及各位学者当继续为传统文化传承与学术研究进步作出应有的贡献。

方优美女士致辞

绍兴市柯桥区委、统战部部长方优美致辞中指出,文化是民族精神命脉。柯桥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如今大力发展文化事业,适逢此次青年研讨会举办,是响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有力实践。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进佛教中国化的上,希望稽山书院继续发扬爱国爱教优良传统,将宗教教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在传承佛教文化的同时,用现代学术的方法重新阐释佛教,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主旨演讲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王邦维教授作主旨演讲

王邦维教授以《佛教的部派、宗派与大小乘》为题,从佛教经典问题佛陀的诞生及真实性引入,串联佛生佛灭前后部派佛教语言文献及考古研究历史,梳理从印度佛教到汉传佛教研究的重要学者及学术脉络,延至大乘佛教之起源。他以律学为核心内容,讲述佛教知识结构的构成与发展和部派佛教密切相关,但有鉴于印度佛教历史资料的局限、翻译过程中词语概念的差异等挑战,溯源研究仍任重道远。

王教授特别指出,伴随着佛教语言文献研究的不断深入,当今学者应尤其注意部、部派、宗、宗派四个概念之间的区别。

南开大学文学院宁稼雨教授作主旨演讲

宁稼雨教授以《<世说新语>中的维摩在家居士思想》为题,从文学角度,探讨《维摩诘经》漫长翻译流传过程中,维摩思想在士大夫阶层影响广泛的原因。他将《世说新语》结合时代背景进行拆解,提出士人长久以来关于名教与自然的矛盾,在东晋门阀和自然享乐的社会争论背景下,能够与《维摩诘经》中以现实世界为佛国的在家居士思想背景不谋而合,从而促使维摩思想在东晋兴盛。

宁教授的讲述从交叉学科视角为佛学研究开拓新思路,以求在关注具体问题的同时,关注其背后深广的历史渊源、社会、哲学及世人的文化源远。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李建欣教授作主旨演讲

李建欣教授以《中古时期佛钵从印度到中国的传播》为题,从美国宗教学家尼尼安·斯马特提出的七面相框架开篇,以佛钵文化的传播为研究对象,从佛钵的定义、佛陀在世的佛钵起源、佛陀涅槃后佛钵在中亚地区的流传、佛钵崇拜在中国的流行、佛钵崇拜在中古的流行五个方面,见微知著,得以窥见佛教传播过程中的实践面相、叙事与神话面相、社会与制度面相,以及物质面相。

李教授指出,佛钵传播的历史资料经历了真实与虚幻两层融合的阶段。佛教圣迹的分类与传播,和宣扬主体的倾向性有关。要创建新的佛教圣迹,必然要通过不同策略建立其与佛陀生平的联系。再探汉传佛教佛钵文化的传播起源,则更为复杂,仍有待发掘。

会场论道

2日下午及3日,研讨会分三个会场同时举行小组发言。

第一分会场围绕画外之音:物质、文化与图像心识无定:不同视角下的佛教宗派两个主题展开研讨。

第二分会场围绕法化不二:石窟寺内观戒定法水东流:从西向东发展的佛教情随事迁:宗派与人物的再阐释三个主题展开研讨。

第三分会场围绕法海心源:从禅观到菩萨地梵语汉解:经典翻译与文本解读思虑精微:部派与大乘的哲学论题
三个主题展开研讨。

从物质文化到哲学文化,与会学者研究手法丰富、研究视角多元、研究题材全面、研究时段连贯清晰,框架完善,理论详实,研讨深入,并促成多项学术合作。

闭幕式

王丽娜教授主持

3日16时,研讨即将拉下帷幕。由王丽娜教授主持闭幕式,邀请孙英刚教授作主旨演讲。

孙英刚教授作主旨演讲

孙英刚教授以《一位被遗忘的高僧:德感与武周》为题,分享了最近的科研成果。他表示,自唐朝道宣法师《续高僧传》以后,7世纪中期至唐末近200年,佛教僧传记录空缺,直到《宋高僧传》出现。基于《宋高僧传》编写的疏漏,为了承继《续高僧传》的优秀史学传统,结合金石碑志、敦煌与域外写本等资料,以期写出《续<续高僧传>》。由此,他在校内成立《续高僧传》读书班,发现了武周统治时期的德感高僧。

孙英刚教授及读书班通过文献、史迹等多种研究手段,完整演绎了如何还原历史人物的行动轨迹、生平脉络。对德感法师加以挖掘的同时,更深刻地体会到其历史形态对于文化宗教的影响性。

杨玉飞作第一分会场总结

宜春学院副教授杨玉飞针对第一分会场进行总结。他表示,本场专注于从物质、图像、文化叙事等视角,通过艺术风格、特征的演变,对部派佛教乃至印度佛教的细微节点加以历史补充。以及从微观见宏观,例如用一个寺院的调研展开,侧面佐证佛教流动的历史。其范围广至学派、宗派、地域学研究,以文献、文图结合、文学解图像等研究视角,着历史于细微之处。

吴蔚琳作第二分会场总结

中山大学助理教授吴蔚琳针对第二分会场进行总结。她表示,本场议题包含印度佛教与日本佛教研究,完美诠释了法水东流的佛教地理发展方向。研究方式分文献和古迹分析两种,一部分是律藏文献历史梳理,一部分为支提表现形式研究。乃至印度佛教东传至日本,其仪轨、典籍、表现形式方面多有区别。由此对西域佛教乃至东传佛教进行全面了解,得以将传统材料以新视角解读,建立学术眼光。

武绍卫作第三分会场总结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武绍卫针对第三分会场的两天研讨进行总结。他表示,本场包含历史学、文献学、哲学等研究内容,研究手段包括但不限于多语言研究、多文本对堪比较、历史书写还原经典文意、统计学呈现数据背后的历史变迁规律等,研究材料包括出土文献更新、核心史料再研究、新旧材料之对比三个方面。内容之丰富,直接且有效地拓宽了与会众人的研究思路,为课题研究提供新的视野。

通过此次论坛活动,他认为青年学者应当不只着眼于新史料的研究扩充,针对核心史料以新视角再发掘同样重要。

至此,本次众流分和·相得无间:从部派到宗派——2024会稽山青年学者研讨会圆满结束,由道悟法师作主办方感谢辞。王丽娜教授作结语。

稽山书院秉承传统之精髓,契合新时代发展精神,举办学术研讨、文化讲座等活动。在稽山讲坛、月度青年学者系列讲座之外,稽山书院下半年还将隆重举办全国佛教论辩会、第六届会稽山讲坛暨第十六届文化中国讲坛。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通过研讨会与学术活动,能进一步深入贯彻学习领会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深入推进探索佛教中国化做出努力。(文/妙仝 图/妙九 果梨 妙仝 视频/妙娃 果梨)

 
 
 
标签: 佛教资讯
 
更多>同类佛茶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佛茶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京ICP备20220079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