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_佛教用品  佛珠  香道  倡导科学放生护生  佛宝网  菩提子佛珠  红木家具  文交会  时尚  黄石市佛协第三次代表会议召开 

镜——洞彻幽明喻佛智

   日期:2012-07-25    

  镜子——这个与我们平常人的生活须臾不离的普通日用品,在佛教中却是别有一番意蕴的。镜,又有悬镜、宝镜、坛镜之称,是古代比丘的生活用具,也是一种供养具、庄严具。

  由于镜子本身具有清净明澈的特点,所以在佛经中常以明镜表示清净法身之德,相当于五智中的大圆镜智。因镜中见影不见形,而镜中影像又具有“见有而实无有”的特性,所以佛教常用“镜像”比喻佛法。如《智度论》中说,如镜像,实际上是不生不灭的空无,诳惑了人的眼睛。“一切诸法”,也是这样。它是空而不实、不生不灭的,诳惑了凡夫俗子的眼睛。……“诸法因缘生无自性”,就好比镜中之像。“镜谷”一词,也是由此意而来。“镜”,镜像的意思,指影像映现于镜中;“谷”,谷响的意思,指声响回应于山谷中。映现于镜中的影像,实不可得回应于山谷的声响,也非实有。所以佛教使用“镜谷”一词,同样是譬喻佛法之假有而无实体。另一说法,也以“镜谷”譬喻佛与众生之间的相互感应。

  禅宗也经常用“镜”或“明镜”比喻众生本身所具有的清净佛性。禅宗史上“南能北秀”的“得法偈”早就被佛门弟子广为传诵。神秀先得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这首法偈,代表了勤苦修炼,循序渐进的“渐悟”禅法。慧能在此基础上,也得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又作: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在这首法偈中,慧能彻悟了“空”,认为众生皆有佛性,而佛性本身又是清净的。正如唐高僧丰开诗所云:“本来无一物,亦无尘可拂;若能了达此,不用坐兀兀(用心劳苦,勤勉不懈的样子)。”慧能提倡的这种“顿悟”禅法,自然要比神秀对佛法的理解更深一层。

  在洞山大师所著《宝镜三昧歌·宝镜才命论》中,还把心比喻为“明镜”。书中说:“心彻宝镜”,意思是:若用“心”鉴别事物,那么每一物品都不会有所遗漏,对一切幽暗与光明都能透彻地了解,就好像“宝镜”一样。

  镜之明澈,像之虚空都被佛教赋予了特殊的意蕴。其实,我们现在对“镜中像”的理解和其佛教意义基本相同。比如,我们经常用“镜花水月”一词,来比喻那些美好而虚幻的东西。在诗歌创作中,一些难得的“妙悟之诗”,常被比喻为“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几乎达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空灵意境,令读者产生一种余韵缭绕,回味无穷的感觉。

 
 
更多>同类佛茶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佛茶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京ICP备20220079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