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fó kān。供奉佛像、神位等的小阁子,如佛龛、神龛等,一般为木制,中国古代的石窟雕刻一般是神龛式,小龛又称椟。龛原指掘凿岩崖为空,以安置佛像之所。据《观佛三昧海经》卷四记载,一一之须弥山有龛室无量,其中有无数化佛。《大毗婆沙论》卷一七七记载:底沙佛至山上,入吠琉璃龛,敷尼师檀,结跏趺坐,入火界定。现今各大佛教遗迹中,如印度之阿旃塔,爱罗拉,我国云冈、龙门等石窟,四壁皆穿凿众佛菩萨之龛室。后世转为以石或木,作成橱子形,并设门扉,供奉佛像,称为佛龛;此外,亦有奉置开山祖师像。
奉职于清宫造办处的能工巧匠招募于全国各地,他们个个身怀绝技,彼此间经常切磋交流,所制的供龛也代表着当时手工业制作的顶尖技艺。皇室作坊材料充裕,且不计工本,因此当时制龛大量使用各种贵重材料,除紫檀木、花黎木、楠木等珍稀木材外,还有金、银等贵金属,以及红蓝宝石、青绿松石、珊瑚、珍珠、白玉、水晶、玛瑙、玳瑁、象牙、蜜蜡、沉香等装饰物。此外,造办处“钱粮作”还专门负责收集宫内外送来的橱、格、箱、匣等弃置小物件,对此皇帝均降旨“俱收贮作材料用”。其中大量作品被翻新,各地丰富的造型与宫廷豪华繁复的包装相结合,往往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震撼效果。
何芳指出,供龛的装饰题材除了常见的龙的形象之外,还有藏传佛教的“八宝”,及各种传统祥瑞名物等。如象(祥)、蝙蝠(福)、桃子(长寿)、葫芦(福禄、子孙连绵)、荷花、缠枝牡丹(富贵)、灵芝(如意)等,此外还有八宝卷云、如意云、流云、花卉纹等。
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体现着不同民族的信仰、生活风俗和审美取向,它们如此完美地装饰于同一座供龛之上,于豪华富丽中体现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威严,这也是精工佛堂供龛所折射出的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