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佛教文化  佛教艺术  石刻艺术  敦煌  佛像  画展  智者大师  佛经  耀州药王山摩崖造像  雪峰 

郭关“2012禅风画作全球巡回展”为世界画坛添新意

   日期:2012-03-22    

近日,郭关“2012禅风画作全球巡回展” 圆满结束在台湾佛光山金光明寺圆满展出, 此次共展出42幅作品,因其禅画独树一帜,画风新锐,颇具禅意和佛理,深受台湾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和关注。

目前,自今年1月22日启动的作品展已经在英国、墨西哥等地顺利展出。他的作品融合了东西方文化,描绘了真善美和人性的本质、表达了生命的意义和众生愿望;看了他的作品,能让人有所思,有所悟,他以其独特的画风和精湛的技法,以及画作内在灵性,向西方,乃至全世界传达了中国画家对佛法禅理的理解和对艺术人生的认识。郭关作品的展出,让外国人更进一步了解中国艺术的博大精深,在全球迅速掀起了关注学习中国“禅画”的浪潮。

出生书香世家,涉猎中西艺术 。郭关出生在湖南桂东书香世家,自幼博览群书,跟随父亲习文又练武。他对艺术耳濡目染,三岁时,所见皆能入画;年少认真潜修,钻研各类宗教经典,造就出精辟的认知与修为,并以前所未见的超现实国画工笔重彩画风,将佛教揭示生命玄秘,表现得淋漓尽致,并表达对人类社会万象变幻的高度理。他自小钻研各类宗教典籍,大学学习美术后转习哲学,并至欧洲各国游学。郭关在西方与东方文化的洗礼下,画作展现独特的东方墨彩,并蕴含深刻的哲学思维,尤其禅画作品中流露出人性的纯净与反思,呈现“定、静、安、虑、得”的独特氛围。

专研佛学内涵,增加创作灵感 。“在我的思想中,一直认为学佛比绘画更重要;学佛才是洞彻自然、了生死的根本,绘画是我在人世的立身之本,非解脱之法。”郭关认为学佛后学会了不执着,亦不会为物喜、物悲,看名利若浮云,习得以清静平和的方式创作,这也是他绘画风格有着清静平和倾向的深层原因。在这个时期,虽然他希望在绘画上有所突破,但更希望能在修行上有所得。他以参禅为修行功课,有时静坐,有时跑香,忙碌时尽量做到“话头不失”,绘画、看书、坐车、走路,甚至如厕等时机。

“修行是要下苦功夫的,扎扎实实一点马虎也打不得,需要融入生命历程中的每一分每一秒,才会有成果。” “佛学思想不仅成了我艺术创作的根源,也指导着我整个艺术生命的历程。”郭关在参禅中有很多体会,定中幻境、一念无明、疑情沉重等,对佛学的深入体悟,也触发他源源不绝的创作灵感;另一方面,他亦研习佛教的中观、唯识学等理论,让他兴起结合佛学的义理与艺术创作的想法,开展创作“禅画”阶段。郭关有感佛法是突破单一语言、文字、概念范畴的真理,为了表达对生命的思考,他在作品中不仅出现佛教图腾,更融入基督都死神、道家太极等等符号,且运用手法新颖的构图与设色,呈现东方禅风与西方写实兼具的创新风格。 “定、静、安、虑、得”是郭关禅画作品的独特氛围,每幅作品都有其独立的思想与意境,像《色阴区宇》一画即是他在读《愣严经》时产生的灵感,画中坐在扫帚上的法师是处于未飞翔运动的静止状态。郭关表示,扫帚有扫心尘意象,在愣严大定中需扫除魔境才可更上一层楼,倒立的形象,倒立的的莲花,表达《金刚经》中“诸相皆是虚忘”的意涵,画中的门,则代表出路、通道与关口,预示着不执着方可到达另一禅定的境界。在《觉观》这幅看似超现实风格的作品,郭关画了一个法师在参禅,天空上面悬着一只大眼睛,法师坐在水岸边,水里面的倒影里有一颗大心脏,心脏上面又长出一颗树。他解释,此树是菩提树,也是烦恼树,这源于佛经中“烦恼即菩提”的义理,人们需在生活中深刻体会种种烦恼皆是菩提之本,用智慧之眼、般若之眼仔细观照,这就是他在法师的头顶上画了一只大眼睛的用意。

视觉听觉融合,创作时代经典。 至今,郭关已创作不下百余幅画风新颖,却深蕴佛教义理的现代禅画。他表示,当今艺术创作若沿用古代图式,会与时代格格不入,也难以感动现代人,“当今的佛教艺术需与现代审美、时代特色,甚至与时俱进的结合电影、音乐、游戏等流行元素,这是产生时代经典的一个必备要素。” 目前郭关许多绘画创作已是融诗、书、画、印于一体,但他并不以此自满,对艺术涉猎甚广的他,正着手为绘画作品谱曲,用音乐来拓展绘画的内涵,“绘画是视觉的,音乐是听觉的,我将视觉与听觉融合在一起,成为我新禅风作品的表达方式。” 不仅于此,郭关更怀抱着“以艺术弘扬佛法”的雄心壮志,他试图在绘画、音乐、香道、茶道等传统艺术创作中,结合现代影像、音乐等装置,融合出全新的佛教艺术创作,让佛教艺术贯穿古今,以崭新的“多媒体”形式完美呈现。 “佛陀度众广设八万四千法门,佛教、艺术也需对应众生根机。”

郭关说,无论他创作的佛教艺术是以何形式呈现,他希望表达一种真理、一种生命的真谛,无非不是希望以创作影响到更多人,让芸芸众生能接触到佛法的恩泽。才华洋溢的郭关,特别在新春伊始之际创作一诗:“阎浮净土祥瑞来,百丈佛光照尘埃。福报三千华藏界,谛观梵网尽莲华”。 郭关的作品十分注重细节的描写和细部的刻画,每幅禅画亦搭配一首题画诗,透过诗表达画中意境,且禅画多以具象表达意象,像《般若门》如万古暗室一明灯的禅意,《天梯》则借由如梦似幻般的美丽七彩云梯入须弥之境,象征修行者烦恼生菩提,功圆果满得归极乐;《末法时代》中以僧侣、龙、十字架象征末法时代各宗教共生共荣,其中一颗红心象征人皆有佛性,回归自性就能明心见性。

北京大学书画研究所所长杨重光这样评价:郭关的艺术生涯是他对宇宙自然、生命灵魂探索的历程,对于自然、人生本质探索的追求,使得他的作品具有深刻的哲思内涵,他的哲学观、价值观、宇宙观都一一映射在他的作品中。在确定了用艺术的手法表达自己对人生、对自然的态度与思考时,他就已经开始在构建自己的艺术体系,这个体系庞大而严密,精深而博大,完全不局限于某个单一的艺术表现手法,这也已经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他的艺术创作体系中,涵概了听觉的、视觉的、平面的、立体的等等方面,试图尝试把各种有能力掌握的表现手法都为创作所用,以达到最佳的艺术感染力,这需要大量的时间与精力沉浸在艺术手法的学习与整合当中,跨界的艺术创作与整合无疑是艺术发展的前线潮流,不仅有艺术本体探索的意义,更能留下启示后人的价值。

灵清法师:郭关的作品深入中国文化的核心,从中国传统哲学中去探讨人类精神意识的源头,用艺术去表现其对生命的体究,以一种在现实社会中的自我觉悟去传达艺术精神,对于人类心性的独特体悟,这不仅来源于他对佛学的深入研究,更来源于他内在的文化修养内涵。不断用文学、听觉、视觉艺术实践去切身体会生命哲理,在深刻的认识到艺术本质后,再用艺术的手法把修学的体悟呈现出来,以求用艺术的灵性感受去找出生命的始末之本,这进入了一个哲学的维度,一个灵性的维度。

郭关,除了开创了新禅画画派,他还一名古琴师。他知周易,晓音律,好古琴,喜操《幽兰》《广陵散》。其曾就学于北京师范大学、人民大学哲学硕士,著有《郭关诗文集》《郭关禅画》《郭关诗画集》《郭关古琴》等。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发表于各大媒体,众多作品被国内外艺术机构及收藏家收藏。

来源:中国日报河南记者站(记者 熊一波)编辑:于姝楠

 
标签: 郭关 禅风画
 
更多>同类佛茶文化

推荐图文
推荐佛茶文化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京ICP备20220079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