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佛教文化  佛教艺术  石刻艺术  敦煌  佛像  画展  佛经  智者大师  耀州药王山摩崖造像  雪峰 

“九窟十八洞”即将消失 拯救“中国第二大悬空寺”

   日期:2009-03-07    
已有近2000年历史的北禅寺始建于北魏时期,是青海最早的宗教建筑。寺内断崖间楼阁高悬,栈道回廊紧贴山崖,数十个洞窟都修凿于断崖之上,从历史上就有“中国第二大悬空寺”之称。殿宇楼阁与洞窟相连,使殿中有洞,洞内有套洞,洞中塑有佛、道诸神像,艺术价值很高,素有“九窟十八洞”之称。保留至今的部分古洞窟壁画,极其珍贵,曾有“西平莫高窟”之称,被誉为丝绸南路上的古代文化明珠,雄伟神秘的露天金刚更增加了北禅寺的魅力……但是,由于北山固有的地质构造,使得北山具有独特神韵和风貌的同时,也隐藏了极大的地质灾害隐患。在地质灾害和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下,北禅寺近一半以上的洞窟以及其它自然景观出现了裂缝和即将坍塌的现象,仅存的一点珍贵的壁画不断脱落,北禅寺独特的魅力正在逐渐消失。当前,“旅游和文化强省”的号角已经吹响,拯救北禅寺势在必行。

  “九窟十八洞”即将消失

    据记载,北魏时期佛教曾盛行于西宁,当时官方就在北山修凿了楼宇、洞窟、露天金刚等,并在佛阁楼宇和洞窟内描绘藻井图案和佛教艺术壁画,记载和阐释历史传说、神话、佛事、佛教领袖等内容,被称为“九窟十八洞”的一些古洞群基本形成于此时。据北禅寺喇道长介绍,其实真正的“九窟十八洞”指的就是东面已经残缺不全的几个古洞窟,这也是最引人注目的既古老又神秘的石窟区。但是,这部分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目前岩壁不时坍塌,壁画不断脱落,珍贵的“九窟十八洞”面临着即将消失的境地。

    在北禅寺的壁画艺术中,以东部古洞群中藏传佛教的壁画艺术最为珍贵。据喇道长介绍,东部古洞窟过去非常壮观,很多洞深都在十几米,洞内的窟穴很多,其中还有藏式佛堂和白塔,被称为“西平莫高窟”一点都不为过,这种规模巨大而且年代久远的洞窟和壁画,在青海地区是非常罕见的。这些洞窟为历代陆续所建,最早的在公元五世纪就已存在。但在历史上一次次兵灾、地震等灾害的影响下,洞窟及其绘画艺术多次遭到严重破坏。清初,以青海蒙古族亲王联合周围部落起兵反清,清朝政府立即派兵镇压。当时清兵就曾用大炮轰击北禅寺,使寺内许多珍贵文物毁于炮火,东部古洞群也就是“九窟十八洞”也未幸免,佛堂、古白塔被摧毁,壁画遭到严重破坏。之后,留下的古洞和壁画又在民国期间遭受了几次地震灾害,使古老的“九窟十八洞”中仅有最东面两个静房保存下来,壁画也仅留下一些或是洞底、或是一半岩壁的残痕。记者看到,目前这些仅存的绘画藻井岩壁间的裂缝不断在扩大,有的随时都有坍塌的危险,而且更令人担忧的是,这点仅存的壁画经常遭受人为偷盗,珍贵的壁画上留下明显的撬痕,如果再不加以保护,这点壁画将面临全部消失的危险,届时,真正意义上的“九窟十八洞”也将不复存在了,北禅寺也将随之逊色不少。

    “悬空寺”不知道还能悬多久

    近日,记者登上关闭已久的北禅寺众洞窟,发现这些洞窟果然名不虚传,其神秘、险峻以及无法估量的艺术价值确实让人震撼,只是由于常年没有向游人开放,北禅寺洞窟部分为世人所鲜知。据历史资料记载,北禅寺的洞窟最多时达到了99个,其中有单洞、套洞,都是根据北山的特殊地质在悬崖上凿成的。紧靠悬崖、甚至悬空架设的栈道回廊和栈桥,将这些洞窟连接在一起,可称得上是一座名副其实的悬空寺了,但是这些弥足珍贵的洞窟如今却面临着地质灾害的极大侵蚀。山上危岩体在威胁到山下居民安全的同时,也威胁着北禅寺的存亡,北禅寺上面的斜坡上不断发生危岩坍塌、滚石等事故,有的壁画已随坍塌体崩落。现存的木质栈道以及古建筑,因常年风吹雨淋,破损很大,更令人担心的是,洞窟上方的岩体一旦坍塌,这些保存了千百年的文物将被彻底毁坏。

    据记载,北禅寺原本是一座佛教寺庙,以后由于道教盛行而成为道教寺庙,这种亦佛亦道的寺庙如今在我国已经所存不多了,尤其是这种依山而建、楼阁悬立、结构奇巧、风格独特的寺庙更显珍贵和罕见。北禅寺的主要建筑是背依北山山体的红砂岩天然断层而建,洞窟一字排开,上面危岩突兀而出,下面如临深谷,楼阁悬空而立,颇为壮观,是我国寺庙建筑中的极品,颇具悬空寺的风姿。洞窟间由曲廊、栈道或栈桥相连接,别有曲径通幽之感,回廊一直可以通到露天金刚的东侧,与古洞窟相连。回廊时而紧贴悬崖而过,时而栈桥下临深谷,最妙处就是人可以从一段凌空的栈桥上进入到露天金刚的头部,然后可以从头部东侧钻出来,看到古洞窟。令人更为惊讶的是,尽管曲廊间仅容一人通过,但是进到洞内,却发现洞内套洞,豁然开朗,十分宽敞,而且整个洞窟内阴凉舒适,各种佛像形态各异,壁画五彩缤纷,令人叹为观止。

    但是让人担忧的是,北禅寺有一半的洞窟都已经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每到夏季山上浇水时或下雨时,裂缝中就有水渗出来,威胁到洞内珍贵的壁画和佛像。喇道长指着露天金刚脚下已经开裂的一条十几厘米的宽缝,不无担忧地告诉记者,其实北禅寺的露天金刚原来有东西两座,都修凿于魏晋时期,西面的一座在常年的风化和不断的坍塌中已经不复存在了,而东面的一座目前底座也出现了坍塌,如果不及时修补,这座30米高、矗立了千百年的露天金刚极有可能随时垮塌,而随之彻底消失。

    记者看到,由于受地质灾害的影响,加上栈道回廊、楼宇等因年久失修,显得破旧不堪,因此北禅寺最珍贵的洞窟部分已经很久没有向游人开放了,栈道、护栏以及木质洞门都日渐破旧,不仅令人心痛,而且许多洞窟的门锁都被人撬过,洞窟里面被翻腾得乱七八糟,据喇道长介绍,洞窟内很多珍贵的文物曾在文革期间遭过一次劫难,现在不时还有小偷光顾这些洞窟,妄想找到什么值钱的东西。

  拯救北禅寺任重而道远

    据统计资料显示,从1847年以来,北山特大地质灾害不断发生,已先后造成300多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达4亿元。历史上,从满清以来,历任政府都没有解决北山特大地质灾害的问题。近年来,我省地质环境监测部门对北山灾害区进行了持续监测。监测结果显示,在该地区面积约50?郾6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分布着各类地质灾害66处,其中危岩体38处、滑坡10处、泥石流沟18条,属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危险地段。北禅寺、林家崖等地危岩体及滑坡仍处于活动状态,有些处于临界状态,存在随时坍塌和滑动的危险,而且这一地区地质灾害发生的规模和频率均呈上升的趋势。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西宁市委、市政府积极对北山特大地质灾害进行综合整治。治理工程中就包含了地质灾害治理、文物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等。但是,所有保护工作面临的一个首要任务就是尽快消除日趋严重的地质灾害,由于北山属于特大型地质灾害隐患危险地段,消除地质灾害是一项巨大而且非常艰巨的任务,加上北山特大地质灾害区内青藏铁路、兰西高速公路横贯,车站、学校、社区、村庄、变电所等相互交织,涉及面较广、人口众多,治理经费数额巨大,技术要求高,给治理工作增加了极大的难度。

    目前,由省人民政府、西宁市人民政府上报国务院的《关于请求将西宁市北山特大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整治项目列入国家专项的请示》报告,引起了国土资源部领导的高度重视,专家组已实地进行了考察,所以,消除北山地质灾害,恢复北禅寺昔日神秘美丽的风采指日可待。(来源:西宁晚报 作者:葛文荣)

 
 
更多>同类佛茶文化

推荐图文
推荐佛茶文化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京ICP备20220079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