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沉香网站  沉香文化论坛  沉香交易会  沉香文化博览会  奇楠  沉香树  香产业  沉香文化苑  国际沉香  香炉 

香道

   日期:2013-01-21    
 所谓香道,就是通过眼观、手触、鼻嗅等品香形式对名贵香料进行全身心的鉴赏和感悟,并在略带表演性的程序中,坚守令人愉悦和规矩的秩序,使我们在那种久违的仪式感中追慕前贤,感悟今天,享受友情,珍爱生命,与大自然融于美妙无比的寂静之中。香,不仅芳香养鼻、颐养身心,还可祛秽疗疾、养神养生。

 

香道朔源

香道讲究静观不语,需要人们随着袅袅升起的轻烟静静地感悟其中的人生道理。宋代陈去非的诗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对香的态度:

   明窗延静书, 默坐消尘缘;

   即将无限意, 寓此一炷烟。

   当时戒定慧, 妙供均人天;

   我岂不清友, 于今心醒然。

   炉烟袅孤碧, 云缕霏数千;

   悠然凌空去, 缥缈随风还。

   世事有过现, 熏性无变迁;

   应是水中月, 波定还自圆。

  

古人焚香是为了享受高雅,也是宫廷贵族们显示身份的象征。而在现代喧闹的都市生活中也需要这种动中求静的意境。在客厅里摆上一个香炉,焚上一柱香,闭目养神,静静地感悟香气中带来的奇妙感受。熏香还可以有助于提神醒脑、消除疲劳,自己浮躁的心也会变得踏实。

香道以前的香,是以香味为主要目的的。

五代的罗隐有一首诗写道:“沉水良材食柏珍,博山炉暖玉楼春。怜君亦是无端物,贪作馨香忘却身。” 从刘向、李商隐、李煜、苏轼、黄庭坚到朱熹、文征明、丁渭,历代文人都有大量写香的诗文传世,从《诗经》到《红楼梦》,从《名医别录》到《本草纲目》,历代经典著作都有关于用香的记载。

如苏轼的《和鲁直》、朱熹的《香界》:

《和鲁直》

四句烧香偈子,随风遍满东南;

不是文思所及,且令鼻观先参。

万卷明窗小字,眼花只有斓斑;

一炷香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闲。  

《香界》

幽兴年来莫与同,滋兰聊欲洗光风;

真成佛国香云界,不数淮山桂树丛。

花气无边熏欲醉,灵芬一点静还通;

何须楚客纫秋佩,坐卧经行向此中。

其中,黄庭坚总结的香之十德,至今仍被日本香道界奉为圭皋。  

我们看到,作为香道文化的学习者,日本早已将香道与茶道和花道并称为三雅道,是一种以“乐香”为道艺的高雅艺术。   唐代鉴真和尚东渡,不仅把佛教传到日本,同时也带去了与佛教有密切关系的品香文化。在南宋初期,日本皇室成员和贵族频频到中国来开展外交活动,带走了完整的茶道典仪,而与茶道一起东渡的就有香事。

后来到了足利义政的东山文化时代,熏香演变成按照一定方式的“品香”风俗,逐渐形成了日本的“香道”。  

插花、饮茶、弈棋、熏香等生活艺术都源于中国,它们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绚丽多彩的篇章,在传入东瀛后,早已成为上流社会及市民阶层都乐于接受的修身养心的生活哲学。

但今天,香道和茶道、花道这些纯粹的典雅的生活艺术,它们的面貌对于国人来说却有一种刺痛心灵的陌生感,使我们不得不面对现实,那些神圣而庄严的文化传承在中国早已逝去。

品香,这种勘验人们学识和觉知的艺术,不是仅仅要求参与者通过嗅觉辨识出各种不同香的种类,而是要达到一种闲寂、优雅的内心状态和生活方式的目标。  

不少人听说香,就以为是宗教用的香,其实它只是香学中很小的范畴。

中国人用香的历史可说是非常的早,中国用香的文明可概括为:肇始于春秋战国,滋长于秦汉两朝,完备于隋唐五代,鼎盛于宋元明清。

汉代之前用香以汤沐香、礼仪香为主,汉魏六朝则流行道家学说,博山式的熏香文化大行其道。   隋唐五代不仅用香风气大盛,又因为东西文明的融合,更丰富了各种形式的行香诸法。

宋元时,品香与斗茶、插花、挂画并称,为 上流社会优雅生活中怡情养性的‘四般闲事’。 由于士大夫对物质与精神生活的追求,且着力从精神层面励励倡导与提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琴棋书画以及美食、酒、茶等都完成了奠基,呈现出博大雄浑的态势。熏香至此也成了一门艺术,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经常相聚品香,并制定了最初的仪式。专门研究香的来源、载体、工具和制香法的各式香书、香谱也在此时出现。

至明代,香学又与理学、佛学结合为‘坐香’与‘课香’,成为丛林禅修与勘验学问的一门功课。佛门与文人营建香斋、静室与收藏宣德炉成为时尚。

清三代盛世,行香更加深入日常生活,炉、瓶、盒三件一组的书斋案供以及香案、香几成为文房清玩的典型陈设。  

之后,随着满清王朝与国民党政府的腐朽没落,军阀割据战乱频仍,加之西方文化的侵入,而致国势日渐衰微。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趋于萎顿粗疏,香席文化的仪式与诗词乐舞等纯粹的艺术形式一样已日渐式微,至此香道逐步淡出了普罗大众的视野。

如今,改革开放已逾三十载,社会昌明,国运强盛,人心思善,正是整理恢复传统文化的大好时节,香道作为传统文化不容忽视的一枝,正亟待广大有识之士与学者的共同挖掘、整理和复兴。

 

      香道之道 养神养生

香,不仅芳香养鼻,还可颐养身心、祛秽疗疾、养神养生。

人类对香的喜好,乃是与生俱来的天性。香,在馨悦之中调动心智的灵性,于有形无形之间调息、通鼻、开窍、调和身心,妙用无穷。

独特的“香文化”

早在先秦时期,香料就被广泛应用于生活。从士大夫到普通百姓,都有随身佩戴香囊和插戴香草的习惯。在香道发展鼎盛时期的宋代,用香成为普通百姓追求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生活中随处可见香的身影。街市上有“香铺”、“香人”,还有专门制作“印香”的商家,甚至酒楼里也有随时向顾客供香的“香婆”。人们在香烟萦绕中净化心灵、感悟生活、寄托情思,大大开发了香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

香之妙:养神养生

 好香不仅芬芳,使人心生欢喜,而且能助人达到沉静、灵动的境界,于心旷神怡之中达于镇定。在防病养生方面,早在汉代,名医华佗就曾用丁香、百部等药物制成香囊,悬挂在居室内,用来预防肺结核病。现代流行的药枕之类的保健用品,都是这种传统香味疗法的现代版。明代医家李时珍用线香“熏诸疮癣”。在清宫医药档案中,慈禧、光绪御用的香发方、香皂方、香浴方等更是内容丰富。从中医药学的角度来说,香疗当属外治法中的“气味疗法”。各种木本或草本类的芳香药物,通过燃烧所产生的气味,可起到免疫避邪、杀菌消毒、醒神益智、润肺宁心等作用。

选香用香

上好的香料主要有檀香、沉香、龙脑香、麝香等。品味香气是最直接也是较为可靠的鉴别方法。由于不同的香味风格各异,没有统一的鉴别方法,但品质较好的香,其香气一般都具有以下特点:清新,爽神,久用也不会有头晕的感觉;醒脑提神,有愉悦之感,但并不使人心浮气躁;香味醇和,浓淡适中,深呼吸也不觉得刺鼻;香味即使浓郁,也不会感觉气腻,即使恬淡,其香也清晰可辨;天然香料做的香,常能感觉到在芳香之中透出一些轻微的涩味和药材味。
 

 
 
更多>同类沉香香道

推荐图文
推荐沉香香道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京ICP备20220079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