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佛像,艺术,文化,日本  禅画  佛画  佛教文化展  精品  禅意生活  茶艺会馆  佛教用品  展会报道  2024 

殊胜观修阅禅音—曾醉禅意画展在北京·融宝汇美术馆开幕

   日期:2014-12-17    


 
2014年12月17日下午,殊胜观修阅禅音—曾醉禅意画展在北京·融宝汇美术馆开幕。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诸子百家争鸣立世几番后又进入了新的轮回。在当今繁花烂漫的书画艺术世界中,亦是如此。在推儒奉礼,主题性创作流行之今日,画家曾醉历经生活磨难但一如既往坚守本心,虔诚向佛,弃繁从简,不断用手中之笔将心中感悟的佛道思想展现于或宣纸或帆布之上。无论中西画作品,他皆以或写意,或抽象的手段和技法,以自己的独到视角表达着他自己的主体心性,我们谓之曾醉的“禅意画”。曾醉带着与生俱来的叛逆和独立精神,倔强地行走在艺术人生道路上,他坚信个体生命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宇宙自然生命,即,纵浪大化。
 
破茧翥飞  空静自在
 
曾醉曾有过这样的自白:
 
“在繁重的文学编辑工作之余,通过对中国画、油画、书法及其艺术精神进行深入的关注和思考。觉悟到绘画只靠勤奋还远远不够,学院获得的仅仅是技巧和法则,而真正的艺术境界,必须靠自身内在的修行才能达到。一个艺术家首先应该是个实证修行者”。
 
于是,我们就透过曾醉“意境、画境、诗境、禅境”融为一体的作品,看到他背后的,那份久违的清净和自在。
 
缘何?:
 
其一、他敢于真正摆脱世俗的羁绊,融入社会、回归自然;
 
其二、他能将修行与创作融为一体,以积极的入世姿态,不停息不间断地进行大量艺术实践;
 
其三、他不再为得到世俗的认知过多地去彰显“技法”;
 
其四,他一直在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但看古今之众多禅画作品,多以画者身份,题材定义,造境定义,凡此种种,虽画有佛禅人物或故事,不过题材类创作,难入真正禅意之门径。曾醉兄之禅意绘画,则清净洒脱,圆融自在,完全是主观意识形态与笔墨空间融洽的自由转换,是对佛性真谛的真实领悟,对原始精神力量的一种回归。
 
禅,带给人的益处就是不受具体事物的束缚,不让心机向外驰求,而是向着内心体悟自己的生命本性: 一位隐士、一片青山、一壶茶,一个茶杯,悠哉游哉。。
 
曾醉在他的作品中希望表达的,就是在大自然里,清静、无求的回归是多么可贵,人的生活不一定要依靠物欲才有快乐,在无欲里、在清净里,一样可以安身立命。这是一种无言的传达,是为了在寻求“实相”中确立生命的意义。正所谓《金刚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画禅画、观禅画,应是见境之时,见心不见境。

 
曾醉:1967年9月生于河南省孟州市,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自幼随习武礼佛的外公生活而深受禅宗思想的濡染,青年时代曾随“中国现代绘画之父”林风眠大师的弟子刘石平先生习画6年,曾为人民日报社美术编辑,先后于晋美龙多江措活佛和学诚大和尚门下皈依,现为专业画家,中国佛教文化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定居北京。曾醉先生秉承了林风眠先生一脉中西绘画兼容的优良传统,多年来,曾醉对中西绘画及理论做过深入的研究和反思,其作品融合中西、随性自然、内涵丰富、独具风格。他摈弃了造像式的绘画表现形式,通过佛理对人生的观照和参悟来表述精神的自由和生命的自在,这使他的作品与传统佛教题材绘画拉开了很大的距离,从而形成了属于他自己的“曾醉式的禅意绘画”。“在形式上有自己的风格,在内容上有自己的思想”这正是曾醉禅意绘画的难能可贵之处,也使他的作品与国际艺术市场越来越近。曾醉先生是目前唯一由中国佛教协会监制的音乐CD连续多年、多次使用其作品做封面的画家,也是佛教圣地峨眉山唯一邀请作个人画展的画家,美国最大的国际性华人报刊《中华商报》第一个专版介绍的禅意画家。佛教《梵音》杂志连续两年专版介绍曾醉禅意文章和作品,2014年10月,曾醉禅意作品10幅应邀参加第27届世界佛教大会艺术大展(陕西法门寺),11月应邀参与佛教电影的设计与绘制。乞今,曾醉禅意绘画应佛教及艺术机构邀请于北京、四川、上海、深圳、厦门、南京、无锡、天津、山东、山西举办个人画展22次,并30多次参加艺术和佛教博览会。从2015年起,曾醉先生将开始探访千家寺院和全国巡回画展。
 


 
 
更多>同类展会报道

推荐图文
推荐展会报道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京ICP备202200790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