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禅茶  香文化  诗词  佛像  古代  沉香  檀香  保养  制作  香料 

参香

   日期:2013-01-01    
 
 
风晨月夕,把重帘低下,焚一炉水沉,看它细烟轻聚,参它香远韵清。古有“开门七件事”,到宋代都说“开门八件事”,这第八件事指的就是熏香了。
 
  熏香在宋代士人的生活中算是平常的享受。
 
   “长安市里人如海,静寄庵中日似年。梦断午窗花影转,小炉犹有睡时烟。”(周紫芝《北湖暮春十首》)。午梦里,也少不得香烟一缕。清雅不是莺边按谱花前觅句,而是“独坐闲无事,烧香赋小诗。可怜清夜雨,及此种花时。”(陆游《移花遇小雨喜甚为赋二十字》)。独处如此,飨客也是同样。曾几《东轩小室即事五首》之五:“有客过丈室,呼儿具炉熏。清谈似微馥,妙处渠应闻。沉水已成烬,博山尚停云。斯须客辞去,趺坐对余芬。”嫩日软阴,落花微雨,轻漾在清昼与黄昏中的水沉,是宋人生活中一种特别的温存。
  
   陆游《焚香赋》讨论了焚香的过程。“闭阁垂帷”是说焚香。两耳之鼎,正是宋代流行的一种仿古样式的小香炉。炉中预置特为焚香而精制的香灰,香炭一饼,烧透入炉,轻拨香灰,浅埋香炭—约及其半。此即所谓“其始也,灰厚火深。”此后,香炭上面再放隔火,隔火可以是玉片,也可以是银片,宋人则多喜欢用银,而称它作银叶。之后,方在隔火上面置香。总之,是求香的发散舒缓,少烟,多气,香味持久,香韵悠长。《焚香赋》中的“绵绵如皋端之息”,“蔼蔼如山穴之云”,“既卷舒而缥缈,复聚散而轮”,说的就是这种情景。
  
  早在两千年前,先秦两汉时就形成了比较严谨的饮食文化。而到了中国盛唐时期,酒文化、茶文化等相继发展起来。到了宋朝,茶文化礼仪精细分明,达到了极致,饮茶、焚香成为一种生活闲趣,并逐渐演变成为世界所称道的中国香文化。
   
  中国香文化自春秋至汉魏初步发展起来,早在西汉初期,汉武帝之前,熏香就已在贵族阶层流行开来。汉代的熏炉甚至还传入了东南亚,在印尼苏门答腊就曾发现刻有西汉“初元四年”字样的陶炉,这说明早在此之前,中国香文化已经长足发展并对世界产生了影响。隋唐时期开始,中国的经济高速发展,香文化也长足进步,并逐步形成了一个成熟完备的香文化体系,人们对香的研究和利用进入了一个精细化、系统化的阶段,焚香与品香不仅在祭祀等大型活动中大量使用,而且深入到了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达官贵人、富裕人家经常聚会,争奇斗香,使得熏香艺术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尤其是在唐中期以后,南方“海上丝绸之路”开始兴盛,贸易的繁荣为其全面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人们开始大量从海外引进各种香料原料,同时将中国国内成品香、香器以及焚香的方式传播到国外,为世界享用。到宋、元、明、清时期,香文化处于最繁盛的时期,尤其是宋代,香文化从皇宫内院、文人士大夫阶层扩展到普通百姓,遍及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那中国香文化到底是什么呢?—是大自然与人文智慧交融升华的物化体现!首先,香料天然的色泽与芳香美令人心旷神怡,而焚香的香器体现了中国古人精湛的工艺与技巧,这两方面只在其次,最重要的体现在,焚香的形式包含了人们对于现实生活情致的更细微追求及个体心灵与人类大文化的深层次的结合。屈原《离骚》如此咏叹:“扈江离与辟燕兮,纫秋兰以为佩”;唐代文人普遍用香写香,王维、杜甫、李白、白居易、李商隐皆如是,无不显示出香文化的独特风韵。苏轼出神入化地咏叹“不是闻思所及,且令鼻观先参,万卷明窗小字,眼花只有斓斑,一炷烟消火冷,半生身老心闲,”每每唤起人们无尽的幽思……从文人的笔墨中我们不难看到,中国香文化已经成为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
   
  在中国香文化逐步完善并成熟的唐宋时期,香文化作为中国优秀文化输出的主力之一,对亚洲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源自“唐风”、经由“和风”熏化而形成的日本香道至今仍显示着勃勃生机,有100多个流派扎根于日本社会中,在风雅的气氛及繁复的程式中发挥着深层的影响,成为其民族精神的一个强有力支点。而东南亚及欧洲部分地区,也有从中国传入的焚香习惯及生活方式,古罗马也有相似的情形,只是由于文明的没落,最终并没有形成浓厚的香文化氛围及良好的循环延续至今。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仙的千古名句传颂至今已一千多年,展示了盛唐气象和时人对香炉的偏爱之情,其韵味依然令我们感叹。在人们的生活习惯上认为,香炉最大的功能便是一件敬佛或是祭祖的礼器,其实香炉也是文人雅士的心爱之物,置于厅堂或摆于书房案头,读书时点上一炷清香,便有了“红袖添香夜读书”的美妙意境。香炉赋予人们更多的生命灵性,它穿越时光隧道,追逐并领略博大深远的历史文化。
  
  香炉作为使用最多最频繁的香器,有着和焚香同样悠久的历史,并以其系统的形制演化过程,向我们展示、还原了那些久远的时代以及不同环境焚香活动的信息、知识和历史背景。实际上,中国古代器物中,使用最广泛而又差别颇大、造型各异的就属香炉了。说到香炉的样式,大多数人脑子里总会出现宋代哥窑或龙泉窑的双耳炉,抑或是明代的铜质宣德炉。实际上,香炉的种类和用途远不止于此,其历史渊源至少已有两千多年。
   
   我国香炉文化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代的“鼎”。而据文献记载,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香炉的造型,其功能与完备的青瓷焚香炉相当,由此可见,在此之前就已经伴随了相当长的焚香历史。早期的香炉主要用于焚燃禾木科以及木质香料,为控制燃烧温度使其散发出香烟、避免香灰被风吹散等因素,这一时期的香炉多为浅腔有盖的“熏炉”。香炉的造型、工艺及体积等方面在此后的不同时期里,一直紧密伴随着焚香活动中所用的香料、功能及场合等因素的变化而演变,成就了博山炉、兽炉、多足炉、高足杯式炉等经典样式的香炉及派生出的种种香器。
  
  众所周知,焚香一直与美好、高雅、神秘、珍贵等联系在一起,因而关于沉香、香炉、香器等香道有关的制作产物代表着时代的最高工艺水准,并由于渗透了文化成分,使其成为一项系统而独特的艺术种类。特别是在瓷器发展高峰时期的宋代,古雅精美的香炉在两宋集大成,传统式样也多在此际完成它最后的演变,并且新创的形制几乎都成为后世发展变化的典范,为后世香道的发展起到了指向性作用。
   
  香炉种种,与文化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是一种情趣和意境的载体,作为一种造型和材质都十分复杂的器物,虽然随着生活内容和生活方式的变迁,它的实际作用已经如同那淡淡飘散的轻烟而远去。但时下,它已成为收藏者的新宠,瓷香炉尤其是宋、元时期的瓷香炉、香盒等,成为了人们集藏的重点。人们对于香道香器的认识重新回归到了文化认识的层面上,瓷香炉也备受青睐。
 
 
 
更多>同类佛茶知识

推荐图文
推荐佛茶知识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广告服务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网站地图  |  RSS订阅  |  京ICP备2022007900号